和爱党建ㅣ乡村治理遇新机,党建共建谋发展!
小壹 发布于 2020-11-17
近年来
常熟市全面实施美丽宜居村庄优化提升工程
致力于把农村打造成为常熟城市生态“后花园”
街镇、村居、院校、社会组织、党员、村民……
各治理主体群策群力
为常熟的乡村振兴努力奋斗着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020年11月11日下午,由中共常熟市古里镇党委、常熟市古里镇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中共常熟市古里镇陈塘村委员会、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常熟市流水琴川和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党支部、常熟市流水琴川义工协会党支部联合主办的党建合作共建仪式暨乡村治理现代化小型研讨会在古里镇坞丘村及陈塘村隆重举办,各单位的领导、党员、学生近60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第一站,大家来到苏州有名的水稻种植基地——古里镇坞丘村。近年来,坞丘村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提出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探索“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新技术模式,农业收益率得到飞速提升。在坞丘村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一起观看了坞丘村发展宣传片,参观了村里新建成的乡村振兴馆,大家都不禁赞叹于坞丘村村集体敢为人先、敢担风险,勇于带动村民致富的精神。
第二站,大家又驱车前往古里镇另一个千村美居示范点——陈塘村张村。步入张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别致景色,蜿蜒洁净的宅基小路,布局精美的园艺景观,落落大方的秀美庭院,小资而不失乡村特色。
陈塘村张书记一边带着大家参观乡村的改造成效,一边跟大家诉说着改造过程中的重重阻碍,的确,“千村美居”的结果必定是美好的,但过程也一定是痛苦的。
参观完毕,所有人集中到陈塘村先锋站,一起交流经验感受,探讨乡村治理新模式。张书记首先介绍了陈塘村的基本情况及乡村治理现状,介绍了“一二三四五”的治理模式,重点提到了乡贤力量的结合,强调了党建引领和村民协商自治的重要性,给在座各位很大的启发。
接下来,常熟市古里镇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中共常熟市古里镇陈塘村委员会、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常熟市流水琴川和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党支部、常熟市流水琴川义工协会党支部五个单位负责人上台,举行合作共建仪式,希望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合作,助力常熟乡村振兴。
古里镇副镇长陈新华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陈镇长说到:村是治理脉络里最基层的一部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让村民们向居民的身份转变,无论是身份还是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种种因素都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挑战,为此,机关干部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努力,现在古里镇得到了理工学院的专业理论研究介入,也注入流水琴川的专业社工和志愿力量,相信古里镇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会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越。
紧接着,常熟理工学院的周艳博士为在座各位介绍了睦邻空间项目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推进情况,同时也讲解了陈塘村在治理层面的亮点与特色,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发挥书记项目的重要性、多方联动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治理案例。
根据以上所观所学,在座人员展开自由交流,纷纷提出自己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困惑与难点,共同探讨创新的治理模式。
最后,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宋君为研讨会作总结,宋院长指出:我们的工作既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新农村建设是理论化的,也是依托实践积累的,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机关单位领导,亦或是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感。我们要勇于创新和拼搏,把试点做出亮点,让创新的治理模式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标杆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