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相伴——开启司法+公益的社会化服务新型矫正模式
小壹 发布于 2017-10-02
和爱﹒相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化服务总结,今年2月,虞山镇司法所与流水琴川携手,共同开启司法+公益的社会化服务新型矫正模式。该项目结合 “上善若水”及“和爱”文化,以法治宣讲、道德浸润、心理调适、公益分享为主要内容,浸润心灵,提升素养,培育司法义工的公益服务意识,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全社会持续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益服务,通过举办文明交通、生态环保、红十字等志愿活动,让司法义工感受到公益服务的使命感、幸福感,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做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阳光公民”。文明交通,每月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在红绿灯路口执勤,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不要违反交通法规。在纠正违章违规行为的同时,让社区矫正人员深刻认识到,不能为图自身方便而目无法纪。违反交通法规不仅给他人带来麻烦,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该活动教育社区矫正人员无论何时,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循规蹈矩,遵章守纪。2月至今累计参与110人次。生态环保,组织司法义工在言子墓、海虞雕塑广场、虞山公园等地开展环保护绿行动,对道路上的游客乱扔的果壳和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对于游客随手扔垃圾现象进行劝导,提醒大家要心怀感恩之心,爱护山水,文明出游,做一个有良好素质的公民。2月至今累计参与114人次。社区义巡,组织矫正人员在九里大街、闽江东路、九华山路、长江路等路段开展社区巡逻。通过多次对线路的摸索,逐步确定义巡的常规线路。在居民小区巡逻时,司法社工与矫正人员进行良性互动,一一解答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让社区矫正人员深刻理解“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理念。2月至今累计参与103人次。
为老服务,在公益服务中创新引入公益微讲座,邀请常熟理工学院讲师邓根芹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讲座,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了公益是一种诗意、诗艺、诗益的幸福生活方式,生活中处处可做公益,用一颗公益心认真的生活。通过讲座的浸润,为老服务的活动更有效地开展。矫正人员在阳光护理院开展为老服务活动。从起初的不好意思,到现在主动做好每一件小事,扫地、擦桌子、搬东西、运垃圾……齐心协力完成了院方交代的任务。炎炎夏日,矫正人员忙得汗流浃背,护理院邀请大家到会议室吹空调休息片刻,但大家都婉言谢绝,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劳动岗位上。如今,矫正人员不仅主动地做好事,还有多位提出要在空余时间报名参加义工活动,做一个有公益心的好公民。2月至今累计参与111人次。公益教育,结合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上善若水”及“和爱”文化,以法治宣讲、道德浸润、心理调适、公益分享为主要内容,在合作开展集中讲座。每月安排1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和服务100名以上学员,每次每人培训1小时。人员配置上,每次安排1名专家讲师、2名社工。2月至今累计参与530人次。目前已开展《公民应有的公益理念与志愿者打卡器使用规范》、《公民刑法常识知多少》、《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如何经营婚姻与家庭》、《平常人家平凡人生》、《公益,让生活更美好》等8次讲座,通过讲座浸润矫正人员心灵,提升法律素养,培育服刑人员(司法义工)的公益服务意识,弘扬真善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矫正对象在认知能力和行为上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希望矫正对象能通过参加了多次活动后有所感悟,早日回归到社会。
公益让生活更加美好,公益让生命更加饱满。“和爱﹒相伴”这个项目,实现了司法行政机关与公益组织的资源整合,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了服务社会、参与公益的最好平台。我们还将继续督促社区矫正人员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专心学习公益知识、用心参与公益实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和爱的公益阳光照亮心间。
文:夏乐 图:小尼、阳光等 编辑:喵呜